2025年11月15日,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旅游专业委员会2025年会暨第十四届民族旅游论坛在贺州学院成功召开,本次论坛以“民族地区乡村全面振兴”为主题,通过汇聚国内顶尖专家学者,深入剖析民族旅游发展的新趋势、新挑战与新机遇,为在新时代背景下推动民族地区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前瞻性的理论指引和切实可行的路径选择,展现了学术界服务国家大局的使命与担当。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旅游专业委员会2025年会暨第十四届民族旅游论坛合影
贺州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蒋奕,贺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孔令芬,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旅游专业委员会主任桂林理工大学吴忠军教授,云南民族大学和少英教授、中南民族大学李忠斌教授、广州大学张河清教授、云南大学吕宛青教授、西北师范大学梁旺兵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彭建教授、延边大学崔哲浩教授、遵义师范学院郗玉松教授等领导学者出席了开幕仪式。
论坛开幕式由贺州学院旅游与体育健康学院院长杨主泉教授主持,贺州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蒋奕、桂林理工大学吴忠军教授分别致辞。

贺州学院旅游与体育健康学院院长杨主泉教授主持开幕式

贺州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蒋奕致辞

桂林理工大学吴忠军教授致辞
论坛以专家主题报告、分论坛会议、圆桌论坛等形式展开深入交流和研讨。广州大学张河清教授、云南民族大学和少英教授、中南民族大学李忠斌教授、云南大学吕宛青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彭建教授等来自各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分别作《数字化赋能民族地区乡村全面振兴的理论思考与路径选择》《旅游开发进程中泸沽湖畔栖村的传统村落保护与民族文化传承》《文旅融合促进西南民族村寨保护发展的若干思考》《农文旅融合背景下新型经营主体的角色重构与价值实现》《知行合一:旅游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实践路径与研究议题》等主旨报告,共同就民族旅游的现状、问题、机遇与挑战进行深入交流与分析,为参会的各位青年学者提供了最新的研究指导。

广州大学张河清教授做主旨报告

云南民族大学和少英教授做主旨报告

中南民族大学李忠斌教授做主旨报告

云南大学吕宛青教授做主旨报告

中央民族大学彭建教授做主旨报告
论坛设置五个分论坛,分别从民族地区康养旅游、民族地区农文旅融合发展、数字化赋能民族地区乡村全面振兴、旅游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文旅发展与传统村落保护等五个方面主要议题进行研讨,参评论文作者畅所欲言、集思广益,为民族旅游促进乡村振兴全面贡献智慧与力量。




论坛还开展了两场圆桌论坛,贺州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朱其现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温士贤副教授分别做《打造潇贺古道民族文旅融合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步道》《乡村旅游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基于肇兴侗寨的案例研究》主旨报告,丽水学院邱云美教授、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曾韬教授、大连民族大学马天副教授、华南农业大学张机副教授、云南财经大学尚前浪副教授、贺州学院汪进芳副教授作为与谈嘉宾分别就各自研究发表了独到见解。

贺州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朱其现教授做主旨报告

圆桌论坛一

华南师范大学温士贤副教授做主旨报告

圆桌论坛二
论坛闭幕式由桂林理工大学王佳果副教授主持,公布了对征集论文的评审结果,共10篇论文获十四届民族旅游论坛最佳论文,共20篇论文获十四届民族旅游论坛优秀论文。广州大学张河清教授对本次论坛进行了总结发言,他特别寄语年轻学者,要保持创新理念,持续关注并深入探索民族旅游这一充满魅力的研究领域。随后,顺利进行了会旗交接仪式。下届论坛承办单位遵义师范学院郗玉松教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向所有与会专家学者表达了最诚挚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并详细介绍了遵义及其学院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基本情况。他热情邀请专委会领导、专家及同行们下届论坛莅临指导,共谋发展。最后,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旅游专业委员会主任吴忠军教授宣布本次论坛圆满闭幕。

桂林理工大学王佳果副教授主持闭幕式

十四届民族旅游论坛最佳论文颁奖仪式

十四届民族旅游论坛优秀论文颁奖仪式

承办交接仪式
论坛一系列高质量的主旨报告与分论坛研讨,不仅梳理了民族旅游领域的现状与问题,更贡献了诸多创新性的理论思考与典型案例,为学界后续研究树立了风向标,为一线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工具箱与路线图。对于贺州而言,此次论坛的落地是一场及时的智慧春雨,不仅将全国的目光聚焦于贺州丰富的民族文化和旅游资源之上,更通过专题研讨,为贺州深度挖掘本土文化、打造独具特色的文旅IP提供了高端智库支持。
本次论坛由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旅游专业委员会、中国旅游研究院民族旅游研究基地主办,贺州学院旅游与体育健康学院、贺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贺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贺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贺州市旅游协会等单位承办,来自北京、吉林、贵州、云南、海南、辽宁、广西、陕西、广东、澳门、浙江、湖南、湖北、宁夏、青海、河南、河北共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34家单位(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政府机关等)的专家学者、研究生等140余人与会。